浏览数量:41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广志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4-30 来源:本站
暖春四月,金陵小学广志路校区语文课堂传来琅琅书声,四年级语文组以“品文言之美,悟勤学之道”为主题,开展《文言文二则》教学研讨活动。4月23日上午,周宇璇老师在四(19)班执教了《囊萤夜读》一课,环琪老师在四(12)班执教了《铁杵成针》一课。两位老师以生动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跨越千年时光,在文言文的世界中感悟古人“逆境勤学”的精神力量,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新活力。
《囊萤夜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章介绍了车胤捉萤火虫照亮从而夜间苦读学习的故事,旨在告诉学生: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只要勤奋苦学,日后必有成就。
周老师从单元导语入手,首先引导孩子明确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借以了解文言文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成长哲理。课堂上,周老师先带孩子们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随后深入文章,和同学们运用“扩、调、留、补”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再识学习古文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围绕“车胤为何借萤光读书”的核心问题,展开“古今对话”,借助注释和组词法破解“家贫不常得油”的困境,并利用手电筒模拟“囊萤”场景,体会古代学子“无灯借光”的艰辛。
周老师同步展示清代煤油灯实物图片,对比现代学习条件,引发学生反思:“在明亮的教室里,我们更应珍惜学习机会。”作为学校“文言启蒙”课程的重要实践,本节《囊萤夜读》课堂以文言文教学为载体,不仅落实了新课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要求,也为传统文化题材教学提供了新范式。
《铁杵成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以李白少年时期勤奋求学的经典故事为载体,向学生传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环老师精心构建了沉浸式学习场景,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置身于故事发生的历史情境之中。借助多媒体资源,生动还原铁杵磨针的全过程,让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视觉体验。这种直观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课文内涵。
朗读教学是环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得以感受文言文特有的节奏与韵律之美,逐步培养起对古典文学的语感。在琅琅读书声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思,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意。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细致品读,学生得以走进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他们的情感与品质。课堂最后,环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将故事蕴含的哲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每一堂课都是成长的基石,每一次互动都是进步的阶梯。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不断精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Copyright @ 2019 南京金陵小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师德师风举报邮箱:jxxlhshideshifeng@163.com
学校地址:栖霞区守敬路6号 电话:025-83228287
备案号:苏ICP备13044412号-2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