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6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发布时间: 2025-11-03 来源:本站
秋意渐浓,金桂飘香。在这收获与沉淀并存的季节里,为探索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堂新样态,10月31日上午,李志鸿老师执教《我们一起来称“大象”》一课。

【课前慎思】
本单元主题活动不仅涉及常见质量单位的学习,还包含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这两个数学基本事实。本单元主题活动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我们也来称“大象”、常见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不同质量单位的含义和关系、大家都来称一称。整个单元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按照故事探究的逻辑顺序推进学习,让学生在说一说、称一称、估一估、交流分享等活动中感悟质量的度量方法和等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和推理意识。
“我们也来称大象”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仿照“曹冲称象”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总结实验的过程,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数学事实,继而引发对“质量单位、称量工具”的学习。
【课堂实录】
本节课一共分为四部分展开。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通过回顾语文课文《曹冲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曹冲这样做就能称出大象的体重”、“这个故事和数学有什么关系”,旨在唤醒学生认知,激发探究欲。
二、问题驱动,理解原理
认识质量:明确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称为质量,结合书的重量、人的体重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梳理步骤:借助教材连环画,梳理曹冲称象的步骤(大象上船画线、下船;石头进船达线、称量),并追问背后的数学知识。李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关键点,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表达,为下一节环节做好铺垫,发展推理意识。

三、探索交流,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材料(如用大米代表大象、橘子代表石头、盆代表船等)和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完善设计,同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观察刻度要平视、放“石头”动作要缓慢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考能力。

探究实验,观察分享
孩子们秒变“小曹冲”,分组操作“赶象上船、做记号、换石头、称质量”。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思想。利用石块替代“大象”称重,模拟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化整为零”的策略,将复杂的问题拆解为分布测量。通过实验操作及小组协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合作探究能力。





最后李老师让学生总结收获,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实验的联系,揭示数学实验的核心价值,让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质量单位的内容以及开展复杂实验奠定基础。

【课后争鸣】
教无涯,研不止。三年级组的老师对本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吴晗老师:李老师这节课以数学原理探究为核心,以故事动画引趣,唤醒探究欲;重视实践操作,借精准追问深化原理理解;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实现知识与素养双向落地,且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及时。建议在生活实例拓展、数学讨论时长及教学形式创新上进一步优化,以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徐娟老师:李老师这节课以“曹冲称象”为载体,是设计完整、逻辑清晰的优质数学实践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实践操作,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融入情感教育,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总体来说是一节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知识、提升素养的好课。
秋阳暖,桂香浓。一次“称象”,称出了等量代换,也称出了师者匠心,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生长力。

Copyright @ 2019 南京金陵小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师德师风举报邮箱:jxxlhshideshifeng@163.com
学校地址:栖霞区守敬路6号 电话:025-83228287
备案号:苏ICP备13044412号-2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