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发布时间: 2025-11-13 来源:本站
2025年11月8日上午,第二届“家庭教育义诊”活动在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6号守敬路校区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与江苏省林卫云名辅导员工作室联合助力,以“分环节、重实效”为核心,为家长们搭建科学育儿交流平台,持续深化家校协同育人,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动能。
精准义诊:一对一解困,直面育儿难题
活动首个环节“家庭教育义诊”率先开启。清晨,家长们便手持号码牌有序等候,眼神中满是对解决育儿困惑的期待。交流过程中,“孩子做事速度慢,总拖延”“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成为家长们的高频诉求。各位专家老师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实践经验,为每位家长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针对“拖延”问题,建议通过“任务拆解+时间打卡”培养孩子规划意识;针对“专注力不足”,提出“减少环境干扰+设定专注小目标”的实操方法,让家长们带着困惑而来,握着具体方案前行。












专题讲座:提炼方法,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义诊结束后,夏光清老师带来《维护好一段亲子关系》专题讲座,内容紧密围绕义诊中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展开。讲座中,夏老师提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育儿方法,拆解了这些方法背后的理论和依据,带给在座的家长们许多启发。
比如,夏老师说到“教育,唯爱和榜样而已。”“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锻炼手指肌肉,在承担家务中培养责任意识与动手能力,培养统筹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要多多运动,通过有节律地运动释放精力、提升身体素质与专注力。”“坚持每日晨读和静坐。”……
同时,夏老师特别强调:“教育不是单向的要求,而是双向的陪伴。在落实这些建议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正面鼓励,用陪伴见证孩子成长,才能真正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家长与老师、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统一的教育观念,避免因分歧给孩子造成困惑。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处理好亲子、师生、同伴三类人际关系,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深入浅出的讲解、贴合实际的建议,让在场家长频频点头,纷纷提笔记录,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和掌声。


复盘研讨:总结经验,完善育人方案
讲座结束后,参与活动的专家与老师立即开展复盘研讨。各位老师结合自身在义诊中遇到的典型案例,逐一分享沟通心得与解决方案——有的老师提出“面对焦虑型家长,需先共情再指导”的沟通技巧;有的老师总结“专注力问题需家庭与学校同步干预”的协同思路;还有的老师提出的“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引发全场思考。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研讨中完善方案,为后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表彰致谢:致敬奉献,凝聚育人力量
活动最后,学校为本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以感谢他们在活动中的专业付出与无私奉献。“每一次参与都是学习,每一次服务都是成长。”一位老师感慨道。小小的证书不仅是对老师们的肯定,更凝聚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向心力。


此次活动持续近四个小时,不仅为家长们解决了实际育儿难题,更拉进了家校距离,让家长们学会用科学方式与孩子相处,也让老师们在实践中收获了育人经验。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将继续联合优质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此类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持续完善“诊断-指导-复盘-优化”的育人链条,让科学育儿理念深入每一个家庭,真正实现“家校同心,共护成长”的教育目标。


参与活动教师心得
夏光清:
参与第19场家庭教育义诊送教活动,金陵小学组织有序,参与义诊老师敬业专业,感谢感谢!与家长交流,名师们首先和家长一起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道,家校关系也有了方向感。在复盘时,张纯老师就教育的“不一致性”,指出家庭教育存在着父母一个人也有“要求和评价”的不一致,这个点提醒得好。在家庭教育宣讲时,我个人对二孩容易出心理问题有了新的认知,也是张玲老师三孩教育给我的启示。每一次与家长交流,对我都是一次成长。真好真好!
林卫云:
这次家庭教育义诊活动圆满成功,特别感谢夏老师的精心指导与智慧分享,感谢团队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当看到家长们坐在我们面前打开心扉坦诚交流,久久不愿离开时,让我感到这样的活动是多么有必要且有意义。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作为老师,我们要在了解孩子的同时关注孩子们的家庭,用真心悦纳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与不足,用真情与家长建立互信,用真诚携手家长直面问题,持之以恒积极跟进,相信我们也会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能量。
陈逸轩:
教育者先受教育,今日参加家庭教育义诊,对我而言是一次双向成长的过程。面对家长们坦诚分享的育儿困惑,从亲子沟通障碍到孩子习惯培养难题,家长们的期待和焦虑,我深受触动。交流中,我更清晰地看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关联,也从家长的实践经验中汲取了新的教育思路。教育从来不是单向输出,家校之间的相互学习、携手同行,才能为孩子搭建更坚实的成长桥梁。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持续优化教育方式,助力家校共育走得更稳更远。
季小香:
夏老师提过一个词,叫“慢慢的快”。今天接待了两位家长,一位家长焦急于孩子在生活中、作业中的各种“慢”,却忽略了在追求“快”的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基础知识的夯实、内心对被肯定的需求;只有习惯养成、基础扎实、自信提升,才能“快”得起来。另一位家长恰恰相反,不满足于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快”,焦虑精益求精的教养方式不如人意,却忽略了优秀的孩子也需要被看见、被肯定、被尊重,只有更好地激发孩子自身的学习动力,坚持培养孩子认真写字、静心阅读等沉得下心来学习和做事的习惯,才能走得“又快又好”。
孟然:
我今天是第四次参与义诊活动,虽然每次遇到的家长、家庭都不一样,但是也会有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今天我聊的几个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应该取得好成绩”“应该和别的孩子一样”,这样的理所应当是我们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我们要告诉家长,多看到孩子的优势,接纳孩子本真的样子,再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才有可能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
杜仁迪:
第一次参加义诊活动,第一次看见已经非常优秀的孩子家长因家庭教育问题而在我面前落泪。所幸志愿者胡张婕老师敏锐地察觉,悄悄去办公室拿了纸巾,照拂了家长此刻的脆弱。
短短两小时我意识到,每个“问题”背后,都是整个家庭系统的呼唤。解答时,肩头满是沉甸甸的信任。最触动我的,是那双双急切却坚定的眼睛,他们需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被理解、被陪伴。
教育从来不是独奏,而是家庭与学校的合鸣。这次义诊让我坚信:用专业传递温度,以真诚搭建心桥,我们能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点亮更温暖的光。
熊师:
作为一线教师,首次参与家庭教育义诊活动,我深切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成长的期许与困惑。教育从不是学校独角戏,家校同频共振才是关键。不少家长过度焦虑成绩、习惯说教或包办代替,反而适得其反。建议多倾听少说教,做孩子的情绪容器;多示范少要求,以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多留白少掌控,给予试错成长空间。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用理解、陪伴与尊重滋养成长。愿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容向阳,稳步前行。
刘蔚然:
今天首次参加家庭教育义诊,真的收获满满。在刘艳丽校长与家长的交流环节中,我对语文学习中的大声朗读和劳动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刘校强调,大声朗读不仅是把文字读出来,更是训练孩子专注力、避免添字漏字的有效方式;而劳动教育也不只是培养动手能力,更是塑造责任心和耐心的过程。
随后在夏老师的讲座中,我学到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比如面对孩子专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静坐、运动(跳绳、拍球等)等科学训练来提升自控力;通过悠长的腹式呼吸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身心回归平衡。这些方法既实用又易于操作,让我明白教育不仅需要正确的理念,更需要一步步可落实的陪伴与引导。
这次义诊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用心学习的艺术。既要重视知识积累,更要关注能力培养;既要规范行为,又要呵护好奇心。
沈晚心:
第一次参加义诊活动,受益匪浅,既从不同的家庭里认知到教育问题的共性,也在本班转学生家长与季小香主任的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到班级孩子的个性,学习到不少指引孩子的经验。陈逸轩校长与张纯主任提出的“不一致性”观点给了我不少启示,我反思到了自己日常班级管理中行为的割裂: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我有时会笼统地分割开来,对于学习任务要求较为严苛,但行为常规上却给予不少“放纵”,认为他们应该是学习上的“巨人”,生活中的“宝宝”;既希望孩子有较强的创新创意能力,又希望他们有“小大人”式的行为习惯;既渴望他们更加独立,又过分包办班级里的小事务,没有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自己负责…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们模糊了自我的要求,产生矛盾感。
就像孟然主任总结时说的,或许我们应该用更包容、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塑造他们的同时,不忘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将成长之路走得更好、更稳。
今天首次参与家庭教育“义诊”,在倾听家长诉求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家长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我们建议家长要多看到并肯定孩子的闪光点,而作为教师,同样也应适时认可家长的付出,缓解其不必要的焦虑,这对促进家校共育很有意义。比如,肯定那些主动报名、积极寻求科学育儿方法的家长。此外,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孩子的“高光时刻”,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Copyright @ 2019 南京金陵小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师德师风举报邮箱:jxxlhshideshifeng@163.com
学校地址:栖霞区守敬路6号 电话:025-83228287
备案号:苏ICP备13044412号-2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