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发布时间: 2024-06-12 来源:本站
2024年6月3日中午,孙剑老师与二(21)班同学一起学习数学,带来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课前慎思】
本节课使学生联系具体实物中的角并经过大小比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了解不同角的特点;能用三角尺上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还是锐角或钝角;使学生通过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不同的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观察、比较中逐步建立各类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角可以根据大小不同来分类,培养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课堂实录】
孙老师以“什么是角以及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复习引入,在建筑物中找出不同的角,将直角抽象出来,提问孩子这些是什么角,从而引出新课。
三角尺上的直角是学生最直观感受到的直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心目中“直角”的样子,并把它画出来。
在交流过程中,孙老师再次明确“直角”的特征,并强调为了区别于其他角,我们在直角上标上专门的符号。以后如果看到一个角上有这个直角符号,就表示它是直角。紧接着老师拿出三角尺请学生来指出直角,并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三角尺中找出直角并指出来。
接着孙老师让孩子们学会辨别直角,不能单纯靠肉眼观察,要用直尺测量。看起来不像直角,但是用三角尺对准测量一下发现却是直角。
在钟面上,不同的时刻,时针与分针形成了不同的角,“哪个角比直角大?哪个角比直角小?
通过与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比对,学生将钟面上的角进行分类,分别认识了锐角与钝角,并小结锐角与钝角的特点。接下来孙老师让孩子们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做出直角,组织学生再次感知直角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比照。再次感受直角的大小。
【课后争鸣】
课后,年级组的老师们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孙老师的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在这堂课中孙老师能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设计从生活寻找直角,摸一摸三角尺的直角,判断这几个是不是直角,折直角,画直角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来充分体验感受直角,丰富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知识的应用进一步深化理解直角的概念。
知识层面,如何让已经对于新授知识了解得一知半解的小朋友们在学校的数学课堂上将简单的知识理解透、理解深,需要老师前期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磨语言;备课层面,一节课的完成不仅仅需要一个老师的准备,更需要教研组老师们的齐心协力,一起钻研讨论,备课老师及时吸取优秀教师的想法;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课堂的生成与备课时的预设产生偏颇时,正是考验与训练教师教学机智的关键时机。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金小仙林湖数学团队携手并进,未来可期!
Copyright @ 2019 南京金陵小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师德师风举报邮箱:jxxlhshideshifeng@163.com
学校地址:栖霞区守敬路6号 电话:025-83228287
备案号:苏ICP备13044412号-2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