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9-22 来源:本站
为切实提升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近日,我校三年级语文组开展年级教研展示活动。周唯老师以《司马光》为教学载体,孟晨老师以《古诗三首》为教学范例,通过丰富的互动设计与清晰的教学逻辑,呈现了两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为在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伊始,周唯老师以“看图猜名人”的趣味互动切入,大屏幕上依次呈现孔融、曹冲、李白、司马光的画像。孩子们踊跃举手,凭借积累的知识准确辨认,在轻松的氛围中激活了对古代名人故事的认知。随后,周老师顺势板书课题《司马光》,自然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成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识文言文”环节,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中的故事。待学生充分表达后,她同步出示《司马光》的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文译文,范读文言文时,语调抑扬顿挫,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通过对比阅读,孩子们很快发现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朗读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周唯老师层层递进,循循善诱。她先出示带拼音的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拼音攻克“司、皆”等生字;接着聚焦“登瓮、水迸、没水中”等易读错词语,通过指名读、齐读、纠错正音,确保学生读准字音;随后,她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停顿,教孩子们用“/”标注停顿处,再通过师生跟读、男女生轮读、师生承接读等形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朗读节奏。更具巧思的是,周老师还出示了“横版无标点”“竖版无标点”的课文版本,挑战学生的朗读能力。孩子们兴趣盎然,在一次次练习中,朗读愈发流利、富有韵味。
理解文意环节,周唯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她给予学生3分钟时间,鼓励大家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理解词句含义,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每人分享一句的理解。班级交流时,孩子们积极发言,不仅准确解读了“群儿戏于庭”“光持石击瓮破之”等句子的意思,还总结出多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为深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周唯老师组织了“编讲故事”活动。她出示课文译文,鼓励小组合作,展开想象,把简短的文言文扩写成生动的故事。各小组分工协作,有的补充人物对话,有的丰富场景描写,派出的代表上台讲故事时,语言生动、情节完整,赢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
背诵指导环节,周唯老师将其设计为“古文变魔术”游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周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众皆弃去”与“光持石击瓮破之”的不同表现,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到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勇敢的品质,实现了语文学习与品格教育的有机融合。
生字教学环节,周唯老师围绕“司、登”等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采用“读贴—书空—临帖”三步教学法。她着重指导“登”字的笔顺与“持”字的左右结构,通过示范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帮助学生掌握写字技巧,夯实书写基础。
课堂尾声,周唯老师展示司马光晚年画像,向学生介绍他耗时19年编撰《资治通鉴》的故事,以及其涵盖16个朝代、1362年历史的宏大内容,让学生对司马光的认知更立体。她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从朗读、理解到背诵,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的进步。最后,周老师布置了“背文言文给家长听”“讲《司马光》故事给家长听”的作业,实现了课堂学习与家庭延伸的联动。
第三节课孟晨老师在三(33)班开展《古诗三首》的教学。九月是金色的季节,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九月也是秋的季节。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正是围绕金秋时节展开,孟老师从孩子们对秋天的感受入手,从他们的切身体会一起走进寻秋之旅。
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安排了《望洞庭》《山行》《夜书所见》这三首诗,展现了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秋景。孟老师围绕《望洞庭》这首诗,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用多种方法解决难懂的词语等方法进行了讲解。
古诗的学习,从理解诗的题目开始。三(33)班的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顾名思义”解读了三首诗的题目。更从“秋月”、“枫林”等词语理解古诗所描绘的季节,深层地走进诗的世界。朗诵是品读古诗音韵之美的第一步,正音后通读顺畅,借助对于诗意的理解,按照节奏美美朗读,读书的声音回荡在教室上空。
《望洞庭》的理解难点在于诗人用巧妙的比喻手法来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对于“白银盘”的理解孩子们初认为是诗人在写湖水的清澈,但联系到第一句里的“秋月”瞬间明白,这是在写洞庭湖的夜景,银白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湖水上,远远望去就像白银色的盘子一样。理解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一副优美的画卷就在他们眼前展开,更有助于品读出古诗的景色之美,洞庭的自然之美。这时,孟老师出示了AI制作的图片,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用哪些词句可以画出这样的景色?引领学生回顾古诗,抓住主要景色“湖光”、“秋月”“洞庭山水”等关键词,为背诵古诗打下基础,更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背诵古诗的方法:借助关键词、借助插图、借助想象画面。
欣赏了洞庭湖光秋月相协调,君山立银盘的美景,理解了诗人所蕴藏的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品读了诗歌的妙趣,一起走进了书写生字的环节。对于重点讲解的“庭”和“相”,孩子们领略书写要点,认认真真写下一笔一划。
古诗的课堂走向尾声,孟老师用刘禹锡的另外一首《秋词》作为结尾,将著名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送给孩子们,启发他们多多感受秋天,多多欣赏秋天。
窗外秋意正浓,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三年级语文组内教研落下帷幕。老师们收获颇丰,在教学与研究中,在语文的道路上,我们共同探讨,共同成长。教研没有终点,学习永不止步,三年级语文组将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Copyright @ 2019 南京金陵小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师德师风举报邮箱:jxxlhshideshifeng@163.com
学校地址:栖霞区守敬路6号 电话:025-83228287
备案号:苏ICP备13044412号-2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