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5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发布时间: 2024-06-12 来源:本站
【课前慎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单元是小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有关“数据收集整理”的知识,所以教材先安排学习比较简单的“统计蛀牙数量”,通过预习和实际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让学生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问题。需要让学生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课堂实录】
上课教师首先复习回顾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统计方法。新授部分分为5个环节。首先是收集数据,老师想了解我们班同学的蛀牙情况,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在小组里调查,可以怎样做?让后让学生明确方法:让每人在纸上写下自己蛀牙的颗数,交给组长,让组长按顺序报出本小组每个同学的蛀牙情况,其他同学记录。之后组织反馈,老师让多位学生带着自己的记录结果,到投影仪前向大家介绍。重点讲评用“正”字记录的方法。在整理并表示数据环节,老师提问:能不能从记录结果清楚地看出你们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进而讨论出需要对统计结果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么整理,之后便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数据。反馈时,老师让学生到投影仪前展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提示学生说说分类的标准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在分析数据环节,老师让学生回答你们组中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的人多?各有多少人?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之后还让学生根据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已有数据去回答。最后回顾反思,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同学们的蛀牙情况的。课堂练习部分,史老师设置了涂色表示课程每周节数、正字表示游戏输赢平结果两个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据的不同特点。
【课后争鸣】
本节课后,教研组老师认为课堂很活跃,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如何记录数,老师尊重学生体现了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并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上课教师能通过启发性谈话,对分类标准作适当提示,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数据整理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分类标准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让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我们的数学教学团队将能够持续创新,不断突破,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贡献更多的力量。
Copyright @ 2019 南京金陵小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师德师风举报邮箱:jxxlhshideshifeng@163.com
学校地址:栖霞区守敬路6号 电话:025-83228287
备案号:苏ICP备13044412号-2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1049